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正文

观热点:城市之“变”,如何直“通”市民生活?来看杨浦的“变”与“通”→

来源 : 上海杨浦    时间:2023-06-16 17:37:27

无需转诊,“家门口”就能诊断骨质疏松,报告“立等可取”;一边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队,另一边是十几、二十多岁的学生队,“老码头”变身滨江体育公园,沙滩排球男女老少皆宜,“15分钟体育生活圈”触手可及;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,从入场到办结,仅耗时20分钟,“坐个飞机回老家,一天就没了。现在我们在上海就能办了,真的非常方便”;因企业注册地无法注销,仍需支付45天的租金?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成为“宜商服务站”,为企业持续“扫清”办事路上遇到的困难险阻;“以前来这里觉得有点绕,现在指示牌一目了然”,地铁出站直达儿科医院门急诊大厅,就医出行的最后100米,得到了“呵护”……

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。城市之“变”,直“通”市民群众的生活。


(资料图)

变,日新月异;

通,直抵人心。
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

杨浦的“变”与“通”。

“变”——

“家门口”就能诊断骨质疏松,报告“立等可取”

最近,75岁的王淑媛出现了腿部抽筋和手麻的症状。每周四,是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时间。除了有骨科医生,隔周还有华东医院的专家坐诊。于是,王淑媛“慕名”前来,医生建议她先测一下骨密度。

以前,要转诊到二、三级医院才能进一步诊断,现在,王淑媛不用来回奔波,因为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引进了一台“神器”——双能X线骨密度仪。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,而且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辐射量仅为一次胸透的1/10,经济安全。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杨浦唯一一家拥有该检查项目的社区医院。

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化社会需面对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。近日,2023年“骨质疏松症基层规范化诊疗”项目在江浦路社区启动。今后,在杨浦的试点社区,家庭医生服务将增加骨质疏松症的社区特色门诊、规范化诊疗、预防随访管理等,服务内涵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。

“有了这个设备,在社区即可实现骨质疏松的诊断、治疗和复查,方便了很多。”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副主任医师顾剑飞说。

王淑媛测完骨密度,报告“立等可取”。报告显示,她有轻微的骨质疏松。对此,王淑媛很疑惑:“我经常去游泳,饮食也很全面,怎么会骨质疏松呢?”医生在详细了解王淑媛的生活习惯后,找到了问题所在。原来,尽管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饮食也比较健康,但平时几乎不喝牛奶。“医生建议增加牛奶的摄入,是我疏忽了,我以为我吃的其他东西应该也够了。”王淑媛说。

“患者的情况不是很严重,属于骨质疏松前期,适当调整饮食就能有所改善。”顾剑飞介绍,骨质疏松的干预,主要看处于哪个阶段。“如果在前期,检查显示骨量减少,一般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为主,平时多晒太阳,多喝牛奶,多吃豆类、紫菜、虾米等食物,还可通过一些体育锻炼,帮助增加骨骼的强度,但如果是在骨质疏松期,特别是已经发生退行性骨折的患者,那就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。”

然而,在社区实现骨质疏松的规范化诊疗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。近年来,在华东医院程群教授团队的指导下,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和双向转诊新模式,让骨质疏松实现早筛、早诊、早治、早干预,有效提升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:先后派出10余名骨干医生到华东医院跟师学习;聘请华东医院专家在中心开设骨质疏松全专联合带教门诊;开展社区骨密度筛查与规范干预、综合康复;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科普讲座,全面提升居民对骨质疏松的知晓率、筛查率和规范诊疗率。据统计,3年来,特色专病门诊服务3000余人次,免费开展社区筛查2000余人次。

下一步,杨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积极借鉴模式经验,在适宜特色专病的上下联动、分级诊疗、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实践,让专病优质医疗服务扎根社区,惠及更多居民。

“老码头”变身滨江体育公园,“15分钟体育生活圈”触手可及

艳阳高照,微风拂面,白色的沙滩上,传出阵阵欢声笑语。近日,上海电力大学的校排球队来到杨浦滨江,第一次打上了沙滩排球。“我们今天主要就是来感受一下沙排的氛围。”队员周宇杰说,“黄浦江边风景很宜人,脚下的沙子也很细腻、很舒服。”

沙滩排球作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,近年来风靡全球,在我国也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。

当天,上海市民排球节韵动杨浦秀出来“浦江飞扬”沙滩排球挑战赛火热开赛,这也是该赛事首次落户杨浦,市民游客在市区就能体验沙排的乐趣。

本次比赛用球为气排球,重量较轻,这也大大降低了参赛门槛,男女老少皆可参加。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64岁,最小的年仅13岁。

所以在球场上,一边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队,另一边是十几岁、二十多岁学生队的比赛场景根本见怪不怪,而且谁输谁赢不以年龄论英雄。习惯打室内排球的上海电力大学队,就在小组赛中惜败给了老当益壮的上海左栻队。

今年上海市民排球节的形象大使、前国手卞雨倩也来到现场,与排球爱好者们亲密互动。虽然到过很多地方参赛,但在滨江打球的体验对于她来说还是很新鲜,“我想大家之所以喜爱沙滩排球,不仅因为竞技,更因为它同时也是一项亲近自然、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。男女老少一起动起来,让更多人参与其中,这正是全民健身的宗旨所在。”

杨浦坐拥中心城区最长的15.5公里滨江岸线。本次赛事的球场所在地原本是一座码头,如今变身成为滨江体育公园。在这里,沙排场、篮球场、滑板池等设施一应俱全,运动的同时还能欣赏江景。

滨江建设日新月异,杨浦始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未来,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努力为市民群众打造触手可及、举步可就的“15分钟体育生活圈”。

“通”——

足不出“沪”,“原地”结婚

黄先生和周女士在杨浦开饭店,两人的家乡分别在福建和湖北,去年年初他们就想领证,却受疫情影响不便离沪,如今两人的宝宝已经出生。听说上海婚姻登记启动实施“跨省通办”,6月1日“跨省通办”首日,黄先生和周女士来到杨浦区婚姻(收养)登记中心,提前预约,现场取号,虽然等待者不少,但办理窗口全数开放,从入场到办结,仅耗时20分钟。

“宝宝太小,不方便带他回老家,又没人能在上海照顾他。”黄先生说,“现在上海实施婚姻登记‘跨省通办’,真的很方便。”

戴先生一边走一边拖着行李箱,他的身边是季女士。这对准新人分别来自安徽和广东,此前一直想办理结婚登记,奈何工作繁忙,回一趟老家又路途遥远。如今可以足不出“沪”,“原地”结婚,他们马上抢了号。戴先生办完登记,就要直奔机场去出差。“坐个飞机回老家,一天就没了,所以一直抽不出时间。现在我们在上海就能办了,真的非常方便,打个车过来十几分钟就到了。”戴先生说。

记者了解到,“跨省通办”实施后,针对结婚登记、离婚登记事宜,即便办理双方都不是上海户籍,只要一方有上海居住证,就可凭其居住证和双方纸质户口簿、身份证完成登记。

“需注意的是,准新人们携带的证照必须真实合法,关键信息保持一致,且均在有效期内。如对材料有疑问,可拨打电话咨询。如咨询后还是不放心的,我们还可通过线上渠道预审材料,不让他们白跑腿。”杨浦区婚姻(收养)登记中心主任吴悦新表示。

在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把事办成了

此前,汤女士在五角场街道经营了一家餐饮企业,最近正进行结业清算。原本在网上申请了简易注销,但在提交材料时却被提醒只能办理普通注销,且有45天的办理周期。按照租赁合同,由于企业注册地无法注销,在这45天里仍需支付租金,这让汤女士感到非常困扰。于是,她来到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的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寻求帮助。

工作人员得知汤女士的情况后,积极协调五角场街道工商所上门对商铺进行实地走访,并确认商铺已与汤女士解除了租赁关系。在中心的推动下,汤女士最终顺利办完了注销,免去了45天的租金。

“非常感谢,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办理业务周期内还需另付房租了。”切身感受到了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所带来的便利,汤女士非常感激。

“汤女士的例子也反映了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办事困境。”区政务服务中心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工作人员介绍:“企业在办理事务时,常常需要面对复杂的流程和规定,如办理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等,这些往往让企业主感到无从下手。此外,企业主还需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挑战,比如政策变化、市场波动等,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。”

在这个背景下,区政务服务中心今年2月初在问题反馈窗口的基础上,升级了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加强与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,推动办理流程的优化和创新,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服务。“每一次办不成事问题的解决,对于政务服务中心而言,都是一次很好的实践。”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。

据了解,接下来,杨浦将推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“一网通办”改革措施,将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打造成为“宜商服务站”,实现代填、代收、代跑动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
就医出行最后100米,不再“晕头转向”

地铁直通医院内部,出站无需日晒雨淋,直达门急诊大厅,就医出行的最后100米,在杨浦得到了“呵护”。

乘坐轨交18号线或8号线到达江浦路站,出闸机后沿着6号口方向走,就能看到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(以下简称“新华医院”)儿科综合楼的指示牌。6月1日,带着孩子来看病的杨先生不再“晕头转向”:“以前来这里觉得有点绕,现在指示牌一目了然,方便了不少。”市民韦女士表示:“看到这个出口开了很惊喜。”

这是上海首个可直达医院内部的地铁口。“对于患儿家庭来说,即使是这最后100米,也是很漫长的。”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介绍,医院在建设儿科综合楼之初,就预留出了空间,与轨交18号线达成共同的建设目标,为患者就医提供最大便利。据悉,今后,直达通道的开启将与地铁运营时间同步。

随着通道的启用,新华医院与轨交江浦路站共同举办的“儿童公益童画走廊”同期开放。一路上,鲜艳的小动物图案、充满想象力的画作,儿科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的宣教,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家长的驻足。“我们希望地铁空间多一些童趣,尽可能消除患儿就医的恐惧。”新华医院副院长程明说。同时,院方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,提供更多公益资源,在这个空间为孩子们策展,让这个项目持续更新下去。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东建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